close

家長經常提醒孩童,不要太常看電視以免近視。不過,最近有眼科醫師在臉書發文指出,「看電視容易引發近視」其實是個大誤會,引起熱議。雖然台灣是近視王國,從小大家已經被灌輸許多護眼常識,沒想到竟然也有許多誤解。

誤解1.孩子看電視容易近視 
澄清:寫作業距離近,更傷眼  

看近物時,睫狀肌會收縮以調整水晶體,使影像準確地落在視網膜上。後天的近視,則是因長時間看近,使得睫狀肌收縮過度而痙孿、失去彈性,使原本的調節功能減退。 
而看電視通常距離兩公尺以上,其實屬於中距離的用跟活動,且相較玩玩具、寫作業、閱讀,反而是在家中少數不需近距離用眼的活動。 
根據眼科門診醫師累積的經驗發現,不少高度近視的孩童其實是因為長時間閱讀、寫作業等近距離用眼導致。 
至於電視機螢幕的強光,只要是3C產品,包括平板顯示器、電視、LED霓虹燈、電腦顯示器、手機螢幕等,一定都會散發出藍光。這種光屬波長短、能量高的可見光,進入眼睛後由水晶體加以吸收,長期會造成蛋白質變性,使水晶體變得混濁,也就是「早發型白內障」。也可能穿過眼角膜及水晶體直達黃斑部與視網膜,造成黃斑部病變,影響視力。 

醫師提醒判斷對視力或眼部的傷害時,須同時考量「螢幕大小」、「使用距離」與「時間」。 

一般來說,載具愈小,眼睛就得愈靠近螢幕,而螢幕所發出的藍光進入眼內的比例也愈高。現今電視螢幕尺寸愈做愈大,看電視的距離也較遠,除非看三、四小時都不休息,否則對眼睛的傷害其實也不如想像來得大。 

誤解2.電視螢幕愈大,距離要愈遠,才不會近視。 

澄清:保持2~3公尺以上,就夠了。 

近年不少廠商推出大尺寸電視,很多家長也擔心,是否得隨著增加孩子看電視的距離。對此,醫師指出,影響近視最重要的還是眼睛與目標物的「絕對距離」。 

早期建議看電視安全距離為「螢幕對角線的6倍」,其實這種說法並沒有學理上根據。 

不過當電視螢幕太大,距離卻不夠遠時,仍會影響到觀者的「舒適度」。因為眼睛為了看盡完整影像,得不斷轉換視角,而引起頭暈、眼睛酸澀等疲勞感。因此,考量視角、光線強度等因素,看電視盡可能在2公尺以上。若螢幕大於50吋以上,距離最好超過3公尺。

 

誤解3.多做 眼球操 ,變換焦距,可以預防近視。 

澄清:眼球操只能消除疲勞,不能預防近視。 


有些家長會教孩子多做轉動眼球或看遠、看近交替的眼球操預防近視,眼科醫師也直言「效果不大」。 

醫師指出,靠著眼球轉動、鬥雞眼等,目的多半是消除眼睛的疲勞,但無法減緩或矯正近視。例如鬥雞眼,訓練的是內直肌和睫狀肌,眼科通常用來矯正兒童外斜視問題,但一般人做,只是轉換睫狀肌的鬆緊度。至於眼球轉動,也是用來舒展眼球附近較少用到的肌肉,重點一樣是消除疲勞。 

坊間也有業者販賣針孔墨鏡,宣稱可以治療眼疾、回復視力,但眼科醫師認為通通是「亡羊補牢」。 

不管是眼球操還是針孔墨鏡,再怎麼使用,也不可能連續使用一兩個小時,但孩子滑手機、上網,通常一天下來就是數個小時。 

醫師們都認為,要預防近視最有效且實際的做法,還是鼓勵孩子多從事戶外活動,讓眼睛有一段夠長的時間看遠、放鬆睫狀肌。 

眼科門診2014年統計發現,約4成父母未限制小孩使用3C產品,平均每天讓小孩玩4小時的3C產品,光是兩個月的連假過後,假性近視就平均增加了100度。醫師呼籲,孩童睫狀肌反應靈敏強大,放鬆不易,容易導致假性近視度數大躍進,因此小學一到四年級階段一旦近視,度數往往上升得快。 

此外,孩童水晶體較清澈,無法有效抵擋藍光,容易造成視網膜黃斑部永久損傷,呼籲父母在孩子六歲以前,盡可能不要使用3C產品當保姆。 

使用手機、平板電腦時,也應該每三十分鐘,休息十分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aul1963 的頭像
    paul1963

    I-Safe的部落格

    paul19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